陸、亞歷山大的教父 正如在第一世紀中,因為哲學家們將猶太教與希臘哲學混合起來而產生一派由斐羅所代表的哲學思想;照樣,在第二第三世紀中,有人將希臘哲學與福音的真理混合起來而形成了一派神學,即所謂亞歷山大派的神學。這派神學的起源,乃是由于當時有些著名的神學家們,將神哲主義中最深奧的思考哲學,用來建立教會的信仰。他們因此就發展出一種以隱喻法來解釋聖經的方法。基督教的真理被視為一種文學形式所提示的學問。兩位對于這種基督教思想最重要的人物,乃是亞歷山大的革利免與奧利金。 一、亞歷山大的教父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 革利免與奧利金代表東方的神學,這派神學比西方的神學,更為重視人的思考。兩位都是亞歷山大教義學院的老師。如果與愛任紐和特土良比較一下的話,革利免不能算是純正派的基督徒。他並沒有完全遵守信仰的規條象愛任紐與特土良,他乃是根據護教士們所用的方法,就是以當日的哲學來配合基督教的教訓;有的時候他重視科學甚于福音真理。他與特土良的看法完全相反︰特土良反對利用哲學,他卻認為基督教的神學家們必須在外邦的學術思想與福音之間建立起一個橋梁。他覺得聖經與理性(尤其高舉理性)是神聖的知識之泉源;又因為他所用的隱喻法的解經法,而滲入許多出于人的思考的教訓。然而他對于希臘哲學的估價並不是一直不變的;有的時候他認為哲學是啟示的一部份,但有時他又譴責希臘哲學思想是從希伯來先知的思想剽竊而來。 奧利金 奧利金的父母是基督徒,他自己小時也是受基督教教育。他是一個非常早熟的孩子,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他的苦修主義。他繼承亞歷山大的革利免,成為教義學院的老師。為了要裝備自己成為一個有效的老師,他開始研究當時風行的新柏拉圖派哲學,他研究當時最著名的異端神哲主義及其他各異端的教義。不久他就名揚四海,參加他講座的人也越來越多。他是早期教會中最有學問,也是思想最豐富的學者。因為他的教訓著重人的思考,所以后來被視為有異端的傾向。他開頭的時候竭力反對神哲主義,也使神格惟一論的教訓受到極大的打擊。然而這些都不過是在他建立基督教系統神學時,所產生的偶然效果。他最重要的著作《原道》,是基督教神學界中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神學著作。其中有一部份,后來被定為異端,然而他的著作,對后來的神學思想有極深且大的影響。他本來的心意是要建立一個純正的神學教義,他完全遵照神的聖道,信仰的準則,作為他解經的標準;他認為若不是出于聖經的教訓或是根據聖經的教義,就當被拒絕;雖是如此,他的神學仍是受到新柏拉圖派太深的影響,而他所用的隱喻法的解經,也使那些模仿他的人,用人的思考武斷地用私意來解釋聖經。 二、神與人的教義 神的教義 如同那些護教士,奧利金認為神是絕對的,因之是不可認知的,不可測度的,不可被動的;這位自足的神是毫無缺乏的;他也象那些反神哲派的教父們那樣,反對神哲主義者將善神與“造物主”(Demiurge)分為兩位神的看法。神是一,舊約與新約的神是同一位神。他認為神是絕對主動的,他覺得神的屬性如“無所不能”以及“完全公義”等,一直是采取行動的,因之他也認為神的創造乃是永遠不停地在進行。 “道”的教義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對于道的教義解釋並不太清楚。他認為道是有位格的,是獨立存在的,與神同一,也是從父而出,但革利免有時又稱道為神聖的理性,是次于聖父的。他將道分為兩位,一位是真實的屬于父神的道,另一位是在肉身出現的聖子的道。太初有道,道就是神的啟示,因為在創造大工上加以神聖的智慧,又將理性之光賜予人類,將真理表現出來,最后又在基督裡道成了肉身。道的光有一部份臨到外邦人,如同踏腳石一樣,可以叫他們來獲得福音的真光。奧利金說︰獨一的神就是聖父,但他將自己顯示出來,又藉“道”來行事,道有自己的位格,也與父同永,乃是由于父神永恆的旨意而生。奧利金論到子是從父而生,卻反對子是從父分出來的看法。他雖承認子有完全的神性,但在其他的文字中又似乎認為子是次于父神。他雖說子是永遠從父而出,但當他解釋這句話的時候,他不單是認為子在世時是次于聖父,就是在本質上看來也是次于聖父的。他有時又稱子為第二位神。在道成肉身的過程中,道與人的靈魂合一起來,然而道在永恆以前卻完全是純潔的。他認為基督的本性與普通的人不同,不但是如此,複活升天之后的道也將人的性情“神化了”。 聖靈的教義 革利免不解釋聖靈與三位一體中其他二位的關系,但奧利金卻認為三位一體中的第三位比第二位又要次一等。他說,聖靈乃是父藉子所造的第一位受造之物。聖靈與聖父的關系更及不上聖子。他又說︰聖靈在創造之大工中無份,聖靈的工作乃是運行在聖徒的心中。聖靈的本質是全善的,他使罪人更新與成聖,所以也配得我們敬拜。 奧利金論人的教義 奧利金論人的教義也非常獨特。因為他所持的永遠創造的理論,所以他認為人是先存的(the pre-existence of man),又因為最初的創造所造的是有思想的靈體,都是平等的,也是同存的。今天人類的光景乃是表明先前的時期從聖潔的光景墮落到有罪的光景之中,這個墮落也就是物質世界的創造。這些墮落的靈體,因之成為穿上了物質肉體的靈魂。物體之所以被造,乃是要使這些靈體有一個居處,這個物質的居所乃是墮落之靈體所受的責罰,也因之而使靈體重新得以煉淨。 三、基督的位格與工作的教義 論道成肉身的教義 這兩位教父都認為道成肉身,就是道成了完全的人,有完整的人性,有了人的身體與靈魂,因之也就是成了一個真實的人,即“神──人”;可是革利免卻不能脫出“幻影說”的教訓。他說︰耶穌基督吃東西,並不是因為他飢餓,乃是要藉此而使一般的人不能否認他的人性;同時他又說基督不可能有一般人那樣的悲傷與喜樂。奧利金堅持說基督的靈魂是“先存的”,有如其他一切的靈魂一樣,他甚至于說基督的靈魂在“先存的”狀態中,早已經與“道”聯合了。按他看來,在道成肉身之前,基督的靈魂與道早已彼此融合了。道所充滿的靈魂取得了一個身體,甚至于這個身體也被道穿入而且“神化了”。因為在基督裡面神性與人性是如此和諧地融合了,所以當他被升高得榮耀時,他能夠無所不在。奧利金的這種教義中,很難找到在基督裡面神性與人性都是完全地,卻公開地存在的教義。 論基督工作的教義 在他們論到基督的工作時,有不同的看法。革利免認為基督獻上自己作為贖價,但他並沒有看到基督為人類的罪成了贖罪的挽回祭。他特別重視基督為賜律的主,是教師,能教導達到永生不朽的道路。對于他,救贖的工作並不是要使過去的罪得以赦免,卻是要叫人能從墮落的光景中升高,過一種更完善的生活。奧利金論到基督救贖之工時,乃是認為基督是大醫師、牧師、賜律者,並作我們最好的榜樣。他對于罪人來說是醫師、對于那些已經被潔淨的人是教師、對于他的百姓是賜律者、對于那些跟從他的人是道德生活的好榜樣。由于基督是大醫師、教師、賜律者、好榜樣,而能使罪人因他而獲得神的性情。同時奧利金也看到信徒的救恩完全靠著基督為我們受苦替死。基督因為能夠蒙蔽撒但的眼,而將信徒從魔鬼的權勢之下拯救出來。他將自己交給撒但作為贖價,撒但接受了這個贖價,卻不知道因為基督是完全無罪的,撒但就無法將他留住。基督之死是替罪而死,是贖罪之祭,如此方能叫死人的罪得了代贖。“道”所作成的救贖功效,不但在今世,而且在來世也照樣有效。不但是古往今來的世人,就是那些墮落的靈,甚至于撒但與它的惡魔們也會受到基督救功的影響。末日的時候,萬事都要複興。 四、救恩、教會與末后之事的教義 救恩的教義 亞歷山大的教父承認人有自由意志,所以當耶穌基督的救恩傳給他的時候,他就會接受救恩,並棄惡從善。神將救恩賜下,人有權自由地接納。但奧利金雖然一方面說信心是出于人的意志的行動,但他也認為是由于神的恩惠而使人有信心。信心是得救過程中最初的步驟,因之救恩的獲得是出于信心。然而信心不過是接受神啟示的第一步,此外,還必須要提高到知識與悟性,也必須進到好行為的表現。信心使人得救,但信心的目標乃是行為。這些都很重要。奧利金常提到救恩的兩個步驟,一是信心(對外的),一是知識(對內的)。這兩位教父並沒有看到保羅所教導的信心與稱義的概念。此外,奧利金也特別提到信心並不是得救的惟一條件。在他看來,悔改比信心更重要,因為悔改乃是在神的面前承認我們的罪。他所論的救恩是內在的,不是象西方的教父,尤其特土良等,所著重的法理上的救恩。 論教會的教義 奧利金認為教會乃是信徒的聚會,此外就無救恩。他也將教會分為兩種,一則是名稱上的教會,一則是經驗中的教會。他也認為信徒都是祭司,但有時也提到那些特權階級的祭司。奧利金與革利免都認為洗禮是在教會中得新生命的初步,洗禮也包括罪得赦免的事實。革利免認為基督徒的生命有些是不夠進深的,所以必須要長進。比較次等的基督徒生命乃是受著懼怕與盼望的影響而得以達到聖潔,但是進深的生命乃是因完全的愛而除去懼怕。這就是真知識的生命,就是那些已經蒙神啟示而明白神奧秘的人所喜愛的完美生命。領受聖餐的人已蒙神賜下不朽,因為在我們領受聖餐之時,我們與基督並聖靈有了生命的交通。奧利金覺得聖禮是屬靈的。聖禮乃是表征神對我們的影響,同時也代表聖靈的恩功。 論未來之事的教義 按照革利免與奧利金,成聖的過程從一個罪人在地上生活中已經開始,但死后仍然繼續。神所給的管教乃是神潔淨我們的工具,也能治愈我們的罪病。奧利金認為善人死后要進樂園,他們在那邊要更明白神的旨意, 惡人死后卻要受火的審判,但這並不是永刑,卻是一種煉淨的過程。革利免認為外邦人在陰間仍有悔改的機會,但他們必須留在那裡直到那審判大日;而奧利金卻認為神救贖恩功永不終止,直到萬事都得複興。他認為甚至于撒但與它的隨從有一天也要回複到先前美好的狀態。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直接進到神的面前覲見神的榮美;多數的人在死后還要經一段煉淨的程序。兩位教父都不喜歡討論千禧年的事,奧利金甚至于將複活也視為是靈性的。他似乎是認為非物質的狀態是最完美的、最理想的;他的確相信身體的複活。按照他的看法,人體腐化了就完了,但靈性要複活;惡人的靈體要受刑罰,善人的靈體要得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