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靈魂要歸正,第一件事是認定自己有罪。不是泛泛承認所有的人都有罪,而是個人進行認罪:我是一個該死的罪人。不是一概而論地認定別人必須得赦免,否則就要滅亡,而是認識到我必須得赦免,否則就要滅亡。
在認識這個真理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是自認為有許多美德。《聖經》宣布說,神的形象在我們靈魂里已經完全被抹去﹔但當我們感到自己心里,或在別人身上看見近乎神性的美德時,我們便無法接受這一說法。就拿我們在歷史書上讀過的歷史英雄來說,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死亡的蔑視,對朋友的忠誠,感情的專一,似乎都站在我們面前,為受傷的人性辯護。更令人迷惑的是,我們每天經歷到的善意的好客,無限的慷慨,為他人流淚的同情心,在不相信基督和瓷的救恩的人身上也存在。它似乎豎起一面牢不可破的高牆,對抗"人生來有罪,并在過犯中越陷越深"這一真理。
我們走進一家農舍的大門,看見所有的弟兄姐妹都因為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將死的姐妹遭受巨痛而哭成一團﹔我們走進另一家農舍,目睹一位母親對她懷中生病的嬰兒溫柔的愛憐﹔在第三家,我們看見孩子們甘心樂意地順從年老的父親﹔在第四家,我們發現仆人在謹慎誠實地處理主人的事務。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這真的是一個罪惡的世界嗎?難道神的震怒真的可能為這樣一個世界蓄積起來嗎?
眾所周知,這世上確實有一些人一文不值,冥頑不化,在邪惡的路上走得太遠,除了落入永遠無望的悲慘里,他們什么也別想得到。有一幫遭天譴的浪子,嘲笑褻瀆神的聖名和宗教﹔還有無神論者,公然抵賴神的存在﹔不信基督的人,公開否認基督道成肉身,降世為人的事實。還有冷血的殺手,比殺手還要壞的人,被公認為人類的恥辱。沒有人敢為這些人求情,以免除那給不敬虔者的報應。"唯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朮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里﹔這是第二次的死"(啟二一8)。大家都承認這可怕的宣判是合理的,講得通的。
但那些順從的孩子,忠心的仆人,溫柔憂傷的母親,慷慨好客的鄰居,聰明善良的人們,也將同這些該死的罪犯們捆在一團被毀滅,送到同一個永遠的火湖里,原因僅是他們不相信耶穌。千千萬萬人被這塊定罪的岩石絆倒,跌進不可避免的毀滅中。
也許,這就是人們最常用來拒絕認罪的理由,而個人認罪是神的話語清清楚楚要我們作的。難道我不曾感到我里面那些人類的溫柔情感,人類的正直和誠實?難道當我誠實和公平地行事,仁慈待人,好善樂施時,我不是覺得很快樂嗎?那么,憑什么我不可以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啊,放心吧!你的美德可以保証你進入永遠的福樂啦!"
我的朋友們啊,讀讀面前的這段經文:神從我們手中奪去了我們用以自衛的武器,將它變成一支利箭,來刺透我們屬世的良心,這難道不是一件頂受祝福的事嗎?噢,如果我們有亞當與神同行在伊甸園時的智力,我們就能明白,要使我們的心靈正視我們深重的罪惡,再也沒有什么比重復這段經文更必要的了:"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仆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
在這質問中有一股使人動容的力量,或許可以擊潰最剛硬最麻木的心靈。它使我們想起神在另一處說過的:"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賽一18)。你口口聲聲說你有許多美德,比如感情丰富溫柔﹔孝敬父母,愛護子女占據你生活的重要位置﹔你的胸膛中跳動的是正直誠實的心。我否認了這些嗎?我會抹去我自己所造之物的榮耀嗎?它是如此美麗,甚至成了廢墟也不失光彩。沒錯,兒子確實尊敬了父親,仆人確實敬畏了主人。如果我單單看這些世俗的關系,你們所作所為都漂亮和諧。
但正是這些和諧的世俗關系將與神的關系攪得一團糟。因為,"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我知道你們尊敬你們的生身父親,為你們地上的主人忠心效力,但正是這些讓我發現只有我是個例外。天上地下,除了我,沒有其他任何一位父親得不到他孩子們的尊敬﹔除了我,沒有其他任何一個主人不受他家仆的服事與敬畏。
弟兄們,如果你我在生活中冷酷無情,如果我們對父母沒有孝心,對主人沒有忠心,神也許還能想得通,會說我們:"反正在這些可恥的人身上也找不到什么好品質,所以我不指望他們會記得他們屬天的父親和主人。"但是,當我們胸中懷著對我們地上父母、主人這樣強烈的情感,卻把神忘在一旁時,我們不敬虔的罪名豈不是要"用鐵筆鐫刻,用鉛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遠"嗎(伯十九24)?
我以全部的愛和憐憫,懇求你們每一個人都仔細檢視自己的內心,看看我說的對不對,看看你們拿來作為犯罪借口的,本質是不是就在于此。你們為了地上的父母,什么事不愿去作?什么苦不肯去忍受?但你們對天上的父親呢,是連想都不會這樣想,神根本就不在你們心里。你會為地上的主人成夜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但為天上的主人,你連手都懶得抬一下。神是你羞辱的唯一父親,責怪的唯一主人。"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九41)。如果你們沒有能力去愛,去忠心服事,你們也不會有罪﹔但你們明明有這樣的能力,你們的罪名就不可逃脫了。
設想有一家弟兄姐妹,和睦相愛,親密無間,其和睦同居的景象真是美好動人。《詩篇》133首說,弟兄和睦同居,"就好象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頭上,流到胡須,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那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他們為了彼此,什么事都愿作,什么苦都肯吃。可是,如果這好象天堂一樣將他們緊密聯系的和睦,同時也讓他們聯手拋棄那生養他們的柔弱老母親,撇棄那將他們每一個人撫養成人的白發老父,這個畫面的美麗感人豈不會完全變味?他們的和睦豈不是不僅與天使無緣,而且簡直就象魔鬼一般?難道你不會說:他們之間的親密,使得他們對父母的那種冷漠更加可恨,更加違反人情?哦,弟兄們啊,這就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啊!"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仆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
想想看,我們的美德,就是我們要用來逃避神的震怒的避難所,竟會反過來最嚴厲地定我們的罪,這難道不是一件駭人的事情嗎?你備受世人稱贊的誠實、孝順、忠誠,在神的眼里卻在加重你不敬虔的罪名,那它們的價值又何在呢?
請你們不要誤會,以為我在說誠實、忠誠、公平、孝順是壞事情。每一個有理性的人都知道這些美德的價值。而當一個屬世的人成為一位信徒,開始全新的生活時,這些美德會大大地得到鼓勵和發揚。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所有的,只是這些屬世的美德,那么在審判之日,它們每一個都會成為定你罪的証據。正如偉大的路德說過的,你以為這些美德是通往天國的巴別塔,但它們只不過是人性輝煌的罪惡而已,只會將你丟入十倍之多的咒詛當中。
弟兄們,神并沒有因為你不誠實,對父母不孝順跟你算賬。瓷在這里給你定的唯一罪名是屬血氣之人的一個永久大罪--不敬虔!因為神根本不在你的心里。瓷承認你有許多屬世的美德,但這些美德只是將你對抗神的罪涂抹得更黑,更難以消除。
1.這段經文給我的啟示之一是:我們屬世的美德不可能贖罪,也不能使我們在神的眼里變得可悅納。
人性是敗壞的,但即使敗壞它也顯得很美,就如一片輝煌的殘垣斷壁。几個世紀的風吹過這片廢墟,當日的雕梁畫棟現在破爛不堪,倒得遍地都是。你徜徉其中,驚嘆不已地端詳著它們。這些哥特式雕刻雖然已經半殘損了,依舊能見當年的華麗和古典美。你沉迷其中,腦子里一點也沒想到它其實已經失去了最主要的建筑價值。當年富麗堂皇,直刺青天的高塔、堡壘和叫拜樓,現在全都倒了下來,只剩一片瓦礫。其實人也是這樣。你可以在數不清的屬世的感情或才能之間流連忘返,對那個聰明絕頂的藝朮家精美絕倫的手藝贊嘆不已。你也可以沉迷于人與人之間極度的和諧,他們配合得如此協調,整個社會才得以平穩順利地向前運轉。你同過往的千百人一樣贊嘆沉醉,卻忘了人最主要的榮耀,就是他與神的關系,已經失去了。你沒意識到在這個世界的垃圾堆里,有不少就是誠實、公平、對父母的孝心。但"沒有尋求神的,一個也沒有"(羅三11)。
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假設這些屬世的美德能夠除去罪,然后看看后果是什么。在哪里你發現人缺少了它們?救恩該在哪止步?如果誠實和慷慨能涂抹某一種罪,為什么不能涂抹所有的罪?用這種方法你在得救的人與不得救的人之間划不出界限。這樣一來,所有人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因為你永遠也不可能証實一個人會被拋出救恩的范圍。
其次,如果屬世的美德可以將罪涂抹掉,基督就是白死了。瓷來到世上,將瓷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天使歡迎瓷來到世界作罪人的救主。約翰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整本《聖經》都在向我們作証,"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徒十三38)。但如果日常生活中的好心、誠實、慷慨能夠除去罪,基督有什么必要去受難?如果象屬世的美德這樣廉價這樣普通的東西都能涂抹我們的罪孽,神的愛子又有什么必要拋洒無限寶貴的鮮血,作為贖罪的條件?如果有了誠實,行為端正和受世人尊重,我們不再需要別的東西,為什么基督會告訴我們要從瓷那兒買下火煉過的真金,才能真正富足?
沒有什么不完美的東西可以使我們在神的眼里變得完美起來。所以一位老神學家說得好:"盡你最大的努力去成聖,但不要想從中造出一個救世主。如果這樣,早晚有一天,你的美夢會破碎。不是你的成聖,而是基督的順從和受難,才使你稱義。"
這其實是一個很明顯的道理。神會在公義中審判世界,就是說,用瓷神聖法律中最嚴格的規條來審判。如果我們想那一天在瓷眼中稱義,我們就必須在瓷眼里完美無缺。但憑著我們自己不完美的好行為,我們不可能作到這一點,而必須借助于完美的公義,也就是基督完美的順服。我們只有在基督里才是完美無缺的。但是弟兄們啊,如果我們哪怕成了聖,都不能在那一天稱義,我們屬世的美德就更不能了。若是你的誠實和行為端正足夠遮蓋你的赤裸,使你在神的眼中變得合宜,基督又有什么必要滿足一切公義的要求,成為替罪的中保呢?瓷又為什么自愿使可憐的罪人們在瓷里面稱義呢?為什么瓷對瓷拯救的人說:你只有在我為你披上的白衣中才會變得完美呢?
2.我在這段經文中得到的第二個啟示是:屬世的美德會隨著一個人下地獄。
我愿以全部的敬畏和全部的溫柔來講述這個可懼的真理。一個談到地獄的人眼里應該含著淚水。弟兄們哪,如果對地上父母的愛,對屬世主人的忠誠,與在世上完全的不敬虔息息相關,它們與地獄里完全的不敬虔豈不是更加不可分離嗎?
你們誰不記得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呢?當財主在地獄里受痛苦時抬起雙眼,當他乞求亞伯拉罕派遣拉撒路來蘸點水涼涼他的舌頭時,難道不是對他弟兄們的愛,在這種可怕的時候在他心中灼燒,促使這個不幸的人苦苦哀求:"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証,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路十六27,28)?
啊,我的弟兄們,這段經文豈不是為我們拉開了那個肉眼看不見的受咒詛的世界前一道可怕的帘子嗎?它豈不是向你揭示了你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永恆的痛苦嗎?在地獄里會有弟兄間的愛。熱哄哄的火焰將不會把我們燒滅。但這一個事實不會使我們感到輕松,反而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痛楚。地獄里會有孩子們的愛,但是,當溫柔的母親在地獄里碰見她的孩子,想到自己從來沒有憐憫過他的靈魂,從來沒有將他帶到救主基督面前,從來不曾為之祈禱,也不曾教他們為自己祈禱,她該是怎樣的懊悔痛苦!誰又能描述溫柔的妻子和體貼的丈夫在永恆的地獄里會面的情形呢?
那些從來不為彼此祈禱,或一起祈禱的人,那些互相抑制對方認罪的人,那些鼓勵和助長對方犯罪的人,他們將怎么辦?啊,我的朋友,如果我們天性中最溫柔最善良的感情,竟成了痛苦如此猙獰的工具,那我們邪惡的感情又會成為什么呢?
你們那些以為自己會因誠實、好心而得救的人,我要對你們說:你們今天就應該聽從《聖經》和屬靈常識的勸誡,承認自己如果在基督之外,就不可能與神和好﹔而且你的不敬虔會日益惡化,你在地獄里無法言表的痛苦會增加。如果我們最好的美德尚且會定我們的罪,我們的罪會怎么樣呢?如果不敬虔的人會遭遇如此可怕的下場,那些公開的罪人又會有怎樣的命運呢?
但是,在錫安山上有一眼清泉被鑿開,不敬虔的人和罪人都能去那里。只要你聽從勸告,相信自己不過屬于這群失落該死的人,你就一定會飛快地跑去,一頭扎進這贖罪的泉水中。但如果你固執地繼續彈奏你美德的老調,歌頌你自己的誠實、正直、孝心、為人父母的慈祥、公平、愛行善的好心,等等等等,而不肯信從神的話語,那么,雖然兒子尊敬父親,仆人敬畏主人,這些美德也只會使你忘卻藐視神的大罪顯得更加猙獰可怕。如果你堅持這樣作,我們就只好悲哀地離開你,并說:"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太廿一31)。
拉博特,1835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