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那些跟隨基督的人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路得記一16

≒≒≒≒≒≒≒≒≒≒≒≒≒≒≒≒≒≒≒≒≒≒≒≒≒≒≒

  在摩押的這兩個女子身上,你可以看到天性和恩典的區別。
  俄珥巴看起來性情非常溫和、重感情。十年以來,她一直是一個溫柔、惹人憐愛的妻子,直到丈夫入土。她也是一個孝順的兒媳:"愿耶和華恩待你們,象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第8節)。她不舍得離開拿俄米,先是決定與婆婆同去(第6節)。拿俄米催她們回娘家時,她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第10節)。但拿俄米再次催她們走,她就放聲大哭,依依不舍地與婆婆親嘴而別,然后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第14節)。在天性溫和的感情中有多少可愛之處啊!誰會相信它們掩蓋著一顆象地獄一樣黑暗的心呢?
  路得看上去也是性情溫柔善良,同時她的心為神的靈所觸摸。拿俄米不僅是她的婆婆,也是她靈魂的母親。她教給她用羔羊的血取得救恩之道﹔因此,當試煉來臨,她必須離開自己的親人和諸神,或離開她的屬靈長者時,她跟定了拿俄米:"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去吧。路得說:不要催逼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第15,16節)。
從這些話里我得出結論,就是我們應該緊隨我們已歸正的朋友。
  十八個月前,當神差派我出去,離開你們時,我想我自己可以數出六十多個人,在我在你們中間事奉時,已經明顯地出死入生了。現在,我想我可以在你們來的人中間,數出更多的人,大約是兩倍之多,靠神奇妙的恩典,選擇了以色列作你的國,以色列的神作你的神。我相信在這個教會里,几乎沒有一個家庭中,沒有親人或朋友重生了的。但愿神在今天把路得的決心放在你的心里,緊隨你歸正了的朋友,說:"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1.他們的神是寶貴的神。
  這位神是一位饒恕罪的神:"神啊,有何神象檷?赦免罪孽"(彌七18)。
  未歸正的人沒有神﹔沒有神,在世上就沒有希望。或者,象俄珥巴,他們有假神。他們最喜歡的就是他們的神。他們的肚腹是他們的神,金錢是他們的神,或者這個世界的神是他們的神。但是這個神不饒恕罪!你們歸正了的朋友找到了一位饒恕罪的神,他們的罪"雖象朱紅,"瓷用寶血把它們洗除干淨。耶穌的神和父忘卻罪孽:"惟有我為自己的緣故,涂抹你的過犯,我也不紀念你的罪惡"(賽四十三25)﹔"檷將我一切的罪扔在檷的背后"(賽卅八17)。瓷是浪子的父親:"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路十五20)。難道你還不緊跟他們嗎?他們有著與你同樣的罪,也許他們還曾和你一起犯罪。如果他們能找到憐憫,你為何還要絕望呢?拉住他們的衣襟,因為神與他們同在。
  這位神是一位信實的神。瓷信實地使他們能持守到底。"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那在你們心里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8)﹔"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賽四十六4)。
  一旦瓷從火里搶救出一根柴,瓷永不會讓它再落進去。天和地都落下了,屬瓷的人一個也不會落。瓷日夜保守他們。神四年前在此處揀選的人,瓷至今仍保守。他們經常瀕臨死亡的邊緣:"瓷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撒下廿二17)﹔"困苦窮乏人尋求水,卻沒有﹔他們因口渴舌頭干燥。我耶和華必應允他們﹔我以色列的神必不離棄他們"(賽四十一17)。
  瓷在他們受試探的時候是信實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于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前十13)。回顧你們所受的試探,信徒們,它們豈非很可怕?你們常在毀滅的邊緣,但神拯救了你們。
  瓷在患難中也是信實的:"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賽四十三2)。你難道沒看見在暴風雨中,他們有一處避難所嗎?這四年內我們的信徒經歷了許多痛苦的試煉,但神是他們的避難所。瓷是貧窮人的力量,是困苦中人的幫助。你沒看見在試煉的時刻,他們在神我們的救主那里找到的是怎樣的安息?你沒聽見他們是怎樣在大祭司的耳中傾吐他們的悲傷嗎?要緊跟他們。
  2.他們的民是快樂的民。
  拿俄米是與眾不同的以色列人中的一員,這就是路得要去加入的百姓。但我們中間已歸正的人已經成為真以色列人-一群更加特別的人。他們參加了教會,同那些得救了的人一起。
  (1)他們是一群被赦免的人:"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卅二1)。他們全都有這種福氣。罪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咒詛和重擔,罪使世界呻吟,使被咒詛的靈魂萎縮,使地獄磷火閃爍。但這群人沒有未赦免的罪壓著他們,他們被洗得比雪還白。他們全都干干淨淨,一個污點也沒有。他們在神聖潔的眼里,就象基督一樣潔淨。基督除去了他們一切的罪,為他們換上了瓷的義。基督承受了他們應受的地獄之苦。他們在神的愛中,神喜愛他們。他們不是快樂的民么?他們不比你這罪惡累累,可以拖得整個世界沉淪下去的人快樂么?
  (2)他們是一群聖潔的人。他們全都得了重生,全都接受了聖靈。瓷住在他們里面,永遠也不離開他們。他們有一顆舊心,但聖靈在他們里面作主。他們跟著聖靈走,在聖靈里相愛,在聖靈里祈禱。出于自己,他們是無法祈禱的,但聖靈教導他們。天國在他們心中生根,他們現在已擁有一點點天國了。你沒有看見他們離開了肉體的享樂?-"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愿住在惡人的帳篷里"(詩八十四10)。你沒看到他們的脾氣、習慣、生活都與以前不一樣了嗎?他們不是比以前更平靜,更快樂,更象天國里的人了嗎?去尋找他們已找到的。
  (3)萬事都為他們的益處互相效力。
  也許你會說他們是多災多難的人。有些人窮,有些人失親,有些人纏綿病榻。不錯,神對待他們如親子。他們經常哭訴:這些事都與我作對。但其實萬事都是為了他們的益處。如果我們能象神一樣看到結局,我們就會看出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信徒的益處。我們到港灣時,會看到每一陣風都是要送我們進入榮耀的。
  (4)在死亡來臨時。
  就是卑鄙的巴蘭也說:"我愿如義人之死而死"(民廿三10)。"你要細察那完全人,觀看那正直人﹔因為和平人有好結局"(詩卅七37)。神要你細細觀察瓷兒女的死亡。有時它凱歌高奏,如司提反:"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徒七56,59)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可以看見安詳的離世--就象太陽在云彩中落下,當信徒發現她自己在約旦河的另一面,在新耶路撒冷的珍珠門前,在天使們的膀臂里,在主耶穌的微笑中時,會有多么甜美的驚喜啊!有安息為神的百姓存留。你不緊跟你敬虔的孩子(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么?你們曾在一起玩耍,也在一起犯罪--難道你不要與他們一起得祝福?"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3.他們希望你們同他們一起走。
  毋庸置疑,拿俄米希望路得同她一起走,只是她希望后者不是僅僅出于天性上的愛,更是出于對以色列人之神的愛。摩西希望他的內兄何巴能同他們一起走,因為他深知靈魂的價值:"我們要行路往耶和華所應許之地去﹔瓷曾說:'我要將這地賜給你們。'現在求你和我們同去,我們必厚待你"(民十29)。耶利米希望他同時代的猶太人與他同去:"耶和華你們的神未使黑暗來到,你們的腳未在昏暗山上絆跌之先,當將榮耀歸給瓷,免得你們盼望光明,瓷使光明變為死蔭、成為幽暗。你們若不聽這話,我必因你們的驕傲在暗地哭泣。我眼必痛哭流淚,因為耶和華的群眾被擄去了"(耶十三16,17)。
  你們已歸正的朋友希望你們同他們一起走。他們也許沒有勇氣這樣對你說,對一個陌生人說也比對一個朋友說容易。你看不到他們眼中的焦慮么?你看不到他們是多么希望你能來禱告會?他們暗地里為你祈禱。你們睡著了的時候,他們常常在為你祈禱。他們"因你們的驕傲,在暗地哭泣"(耶十三17)。如果你不走,就會落在后邊。親愛的朋友,哭泣祈禱吧!如果我們所愛的人都得救了,這個世界會象天國。哎呀,落在后面的會是多么可憐的人哪!
  4.如果你不走,你們之間將是永久的分離。
  俄珥巴離開拿俄米和路得時,并沒想到她們就這樣永遠分開了。她們也許從嬰孩時就在一起,在同一棵棕櫚樹下玩耍,在同一扇農舍的門前端坐,在摩押的大山里一同奔跑。如今,她們卻永遠分開了。我們也是這樣。無疑,我們許多人要永遠分開。兩棵長得這么近的樹,一棵在樂園里開花,一棵卻成了地獄里的柴,這是多么奇怪的事啊!
  親愛的朋友,你沒看到一些你深愛的人是真的歸正得救了嗎?你沒看見他們有一種無法理解的平安,而你仍為罪的重負壓得直不起腰來嗎?他們變得越來越聖潔,喜歡祈禱,更謙卑地行事為人,變得更適合于榮耀﹔而你變得更配下地獄,你的罪積累的速度越來越快。啊,這種分離將是永遠的呀!你可能很愛他們,但你回到你自己的神那里。你們將在死時被分離,他們將進入榮耀,進入完美,而你將在地獄里抬眼望天。
  除了這些,你們也要在審判時被分離。當人子在榮耀中降臨時,瓷將把山羊和綿羊分開,那些在右邊的將被慎重其事地釋放,為他們現在所作的一切善工得到獎賞。他們為你們所作的禱告和所流的淚將得到補償。
  你們在左邊的,將被扔進永恆的懲罰中。你將眼望你現在蔑視的救主,為瓷的緣故哀哭流涕。當你看見你那些敬虔的朋友時,你會哭得怎樣傷心!你那時會記起他們所有的愛,你所有的怒氣。父母們,你們愛你們歸正了的孩子嗎?你們能忍受永遠的分離嗎?你們是緊跟拿俄米呢,還是回到你們的本國,你們的神那里呢?你們怎能忍受看到你們親生的孩子在寶座前與基督在一起,而你們自己卻成了永恆地獄里的一根柴呢?
  聖彼得教堂,1840年

(Translated from "From the Preacher's heart" with permisson from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s, Fearn, 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