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又作受割礼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礼,并且按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而信之踪迹去行的人。

注释:


  12.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礼 保罗在这里所说(暗示)的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他们只有外部的割礼,并以此自夸。但他们忽略了其他的重要点,就是亚伯拉罕因着信而得救恩。从此可知,保罗何等留心去区分信仰与圣礼。不但说人有信仰而无圣礼,或有圣礼而无信仰是不会满足的,犹如其中之一就足够称义,而且也证明惟独信心才能满足一切要求。当他宣告受割礼的犹太人称义的时候,他故意设此例外--如果他们有真信心,效法亚伯拉罕的榜样。若不表示只有信就算够了,不需其他帮助,那么信在无割礼中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不可把信仰与圣礼二者混为一谈。
用此同一方法也可以反驳经院学派的教理,他们说旧约和新约的圣礼是不同的;经院学派拒绝旧约有称义的能力,而归之于新约。如果保罗的辩论是正确的,当他证明割礼不能使人称义,因为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这个辩论对我们也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否认人因洗礼称义,因为他们是以亚伯拉罕同样的信心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