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所以……是本乎信
以下是本议论的总结:如果我们凭着行为成为救恩的后嗣,那么信就归于无有,应许也就落空。但信心与应许必须绝对确实的。我们被神收纳为儿子是本乎信,因为单独根据神的仁慈,所以是坚固的。使徒认为信心是不可动摇的,认为迟疑为不信,这个迟疑剥夺了信心,废除了应许。这个迟疑就是经院学派所称之"道德的推测",他们就将这个代替信心。
因此就属乎恩 使徒在此首先指明的是,"除了单纯的恩典以外,在信心以前无何物,信仰的对象就是单纯的恩典。"如果恩典把功德看在眼里,那么保罗所说我们所得的不凭功德乃为错误。我再用其他的字句述说一遍。"如果恩典就是我们凭信心所得到的,那么所有关于行为的考虑已经断绝。"以下的经文就将一切的双关语(暗昧不明的地方)除掉,更清楚说明应许是本着恩典得的。保罗这句话坚固了这个真理,那就是说只要人们是靠行为,他们就受疑惑的烦扰,因为他们夺取了应许的果实。从此我们可以容易推出恩典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是重生的赐物,乃是神丰盛慈爱的彰显。因为重生是永远不会完全的,永远不能安抚人的良心,又不能凭自身的力量来确保应许。
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
这话虽然在别处指那些甘愿受律法之辖制,又以信靠律法而自夸的热心家,但在这里仅指犹太人说的,主的律法就是向这些人颁布的。保罗在另一处经文中告诉我们说,凡在律法管辖界限之内的人都要受咒诅,因此他们一定是被关闭在恩典的门外。他并不是说到那些倾心于行为之义,而舍弃基督的人成为"律法的奴仆";他乃是说到从小就受律法栽培而跟随基督的犹太人。本节若用以下的字句来描写就更为清楚:"不仅是指那些属乎律法的人,也是指那些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人,虽然他们从前没有律法。"
世人之父
保罗的目的是愿意指出外邦人乃是这恩典的分享者,因他们借此同一预言而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亚伯拉罕不但被称为一国之民的父,乃是被称为多国之民的父,这就预言到恩典将来的扩展,在当时是只限于以色列人。除非所应许的福达到他们的身上,他们还不能算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根据圣经普通的用法,动词的过去时式乃是指着神旨意的确定说的。虽然当时没有这样的明证,但因主已经如此安排,所以满可说亚伯拉罕被指定称为多国之父。现在把摩西的见证插入括弧内,所以本句可以无间断地读成:"他在神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这必须说明此关系的方式,免得犹太人只以血统的关系而自夸。所以他说亚伯拉罕"在神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意思就是"我们属灵的父",因他有此特权,并且由于他和我们有血统的关系,乃由于神的应许。 |